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的管理法规与标准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20-30892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4 15:33: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的管理法规与标准

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的管理法规与标准

一、概述

1、何谓食品添加剂? 《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原则

(1)不得对消费者产生急性或潜在危害;

(2)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3)不得有助于食品假冒;(4)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管理法规与标准的发展

1960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卫生部、轻工部制定的《食用合成染料管理办法》

1967年,卫生部、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联合颁布了《八种食品用化工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1986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3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1994年,《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6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002年,《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现行管理法规与标准体系 食品卫生法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规格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食品卫生法》规定:本法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该法是我国唯一对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与使用的卫生问题作出规定的国家法律。

管理规定包括以下方面:

1、使用;

2、生产经营;

3、审批;

4、立法与制标;

5、罚则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第九条禁止生产经营: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第十条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第十一条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存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

第二十四条食品添加剂,其生产者必须按照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第三十条进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3、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批

第二十条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生产经营企业在投入生产前,必须提出该产品卫生评价和营养评价所需的资料,以及样品,按照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审批程序报请审批。

4、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与标准的制定

第十四条食品添加剂的国家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办法和检验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准颁发。

(1)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2)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96)(3)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1994)第十六条食品添加剂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中有卫生学意义的指标,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

5、罚则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或者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不标明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规定事项的,或者违反规定不标注中文标识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或者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第四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

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不符合营养、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

(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3月28日发布,同年7月1日实施。

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章

第二章审批

第三章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四章标识、说明书

第五章卫生监督

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第二章审批

审批对象

1、未列入GB2760和GB14880以及卫生部公告名单的新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2、已列入标准和公告名单,但需扩大使用范围和/或使用量的。

审批程序

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

(一)申请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第六条或第七条的规定提供资料;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30天内完成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的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卫生部审批;

(三)卫生部定期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会技术评审意见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第九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除应当提供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第三章生产经营与使用

1、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2、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品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

3、检验合格出厂;

4、经营与使用单位应索证;

第四章标识、说明书

1、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2、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一致的名称。

第五章卫生监督

1、卫生部对可能存在安全卫生问题的食品添加剂,可以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价,修订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或作出禁止使用的决定,并予以公布。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3、应当按照卫生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

(三)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允许添加的食品品种)及最大使用量。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与使用。

2、使用量的指标意义 本标准所设定的指标值通常是指某一添加剂的使用量而不是终产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

(四)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强化营养素的使用范围(允许添加的食品品种)及使用量。本标准适用于为增加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的营养素。

2、使用量的指标意义

本标准所设定的指标值通常是指某一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而不是终产品中该营养强化剂的含量。

标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品种:A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B维生素类C矿物质类D其它类

(五)卫生部公告

1、公告内容

已获卫生部批准,但未列入GB2760或GB14880的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品种、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等。

2、公告效力

等同于标准

(六)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一)申报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时,需提供下列资料:

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请表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

3、名称及其来源

4、化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和理化特性(来源于动植物的,若无以上资料应提供主要成分)

5、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6、生产工艺

7、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及编制说明

8、标签(含说明书)样稿

9、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CAC)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10、食品中该种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

1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三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卫生学检验报告

12、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

13、使用微生物生产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提供卫生部认可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及安全性评价资料

14、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另附食品添加剂样品30克

(二)申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需提供下列资料:

1、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申请表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

3、拟添加食品的种类、使用量

4、生产工艺

5、标签(含说明书)样稿

6、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7、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

8、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

9、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

第七条申请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时,除提供第六条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

(三)受委托申报单位应提交委托申报的委托书 新资源食品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6号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2月2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规定的新资源食品包括:

1.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4.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新资源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新资源食品的审核批准

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在产品首次上市前应当报卫生部审核批准。

卫生部建立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制度。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估、实质等同等原则。

卫生部对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以名单形式公告。根据不同新资源食品的特点,公告内容一般包括名称(包括拉丁名)、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采用工艺、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食用人群、食用量和质量标准等内容;对微生物类,同时公告其菌株号。

根据新资源食品使用情况,卫生部适时公布新资源食品转为普通食品的名单。

实质等同,是指如某个新资源食品与传统食品或食品原料或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在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等方面比较大体相同,所采用工艺和质量标准基本一致,可视为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具有实质等同性。

新资源食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1.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生产。2.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前,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进行核实,保证该产品为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或者与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

3.生产新资源食品的企业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生产其它食品的企业,应当建立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制度,每年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发现新资源食品存在食用安全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新资源食品以及食品产品中含有新资源食品的,其产品标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签标示的新资源食品名称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一致。5.生产经营新资源食品,不得宣称或者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新资源食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卫生监督

1.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新资源食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

2.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辖区内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卫生部及时研究分析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3.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企业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食用安全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对食用安全信息隐瞒不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给予通报批评。

4.生产经营未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或者将未经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篇:食品标准与法规

一、填空(共20分,每题2分)

1、食品()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2、标准从本质上属于()范畴。标准同其他规范一样都是调整社会秩序的规范,但标准调整的重点是人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尽量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技术法则,其目的是要建立起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技术秩序。

3、技术法规是由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其他机构制定的并()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形式的文件,技术法规管辖范围内的产品都必须符合技术法规的相关要求。

4、由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表现为产品销售或交付,企业、顾客、最终使用者或消费者的关注焦点集中表现为产品质量。因此,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食品标准中,()标准是核心标准。

5、()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国家食品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6、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三项具体制度:①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②()、③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7、食品的安全性,即“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会造成()。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

9、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进行控制。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对该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必要的临时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 答:

1.标准与法规 2.技术规范 3.强制执行 4.食品产品 5.食品行政法规

6.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

7.对人体危害 8.售货工具 9.使用量 10.卫生行政

二、选择(选项数量不定,共20分,每题2分)

1、我国规定:()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①法规;

②技术规范;

③标准;

④强制性标准。

2、技术法规的类型有:()

①规定性技术法规;

②选择性技术法规;

③功能导向型技术法规; ④类比性技术法规。

3、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其学习中不只是简单的记忆,更应该注意其()。

①复杂性; ②重叠性; ③动态发展性; ④系统性。

4、无论国际标准,还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就食品产品标准的内容来看,主要包含以下那些个方面:()。

①卫生与安全;

②食品营养;

③食品标志、包装、运输与贮藏; ④规范性引用文件。

5、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属于哪一类标准()

①强制性标准;

②推荐性标准;

③食品的基础标准; ④食品的产品标准。

6、发生食物中毒时,()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①发生食物中毒;

②食物中毒患者;

③接收病人进行治疗; ④负责食品安全监督。

7、食品卫生行政强制措施的主要特征是:()

①具体性; ②强制性; ③临时性; ④非制裁性。

8、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就是,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因此,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

①行政授权制度; ②行政许可制度;

③行政确认制度; ④行政限权制度。

9、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加强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①食品生产主管人员;

②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③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人员; ④食品质量控制人员。

10、()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管辖范围内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①县; ②市; ③乡; ④镇

参考答案 答:

1.③

2.①③

3.①③④ 4.①②③④ 5.①③

6.①③ 7.①②③④ 8.②

9.②

10.①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5分)

1、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参考答案 答:

(1)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2)防止贸易壁垒;(3)促进技术合作。

2、简述标准的非强制性参考答案 答:

《TBT协定》明确规定了标准的非强制性的特性,非强制性也是标准区别于技术法规的一个重要特点。标准虽是一种规范,它本身并不具有强制力,即使所谓的强制标准,其强制性质也是法律授予的,如果没有法律支持,它是无法强制执行的。因为标准中不规定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不规定不行使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与其他规范立法程序完全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对标准是否强制性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如上所述,强制性标准本身还是标准,只不过在特定情况下,由于法律法规的引用而赋予其强制性属性。

另一种认为强制性标准符合《TBT协定》中关于技术法规的定义,因此它是技术法规的一种形式,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因此一些列入技术性法规的标准是强制性的,我国的标准化管理部门就是基于这种认识将新拟定的强制性标准作为技术法规向WTO秘书处通报。

3、虽然,推荐性标准本身并不要求有关各方遵守该标准,但在那些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可以转化成强制性标准,具有强制性标准的作用。参考答案 答:

(1)被行政法规、规章所引用;(2)被合同、协议所引用;

(3)被使用者声明其产品符合某项标准。

4、食品的基础标准有哪几类,并举例 参考答案 答:

(1)名词术语标准

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常用的基本术语。内容包括:一般术语、产品术语、工艺术语、质量、营养及卫生术语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工业生产、科研、教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如:GB 15091—1995《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T 9289—1988《制糖工业术语》、GB/T 12140—1989《糕点工业术语》、GB/T 12728—1991《食用菌术语》、GB/T 15069—1994《罐头食品机械术语》、GB/T 8874—1988《粮油通用技术设备、名词术语》、GB/T 8875—1938《碾米工业名词术语》、GB/T 15070—1994《制盐工业术语》、GB/T 15109—1994《白酒工业术语》、GB/T12729.1—1991《香辛料和调味品名词》、GB/T 19480—2004《肉与肉制品常用术语》、SB/T10006—1992《冷冻饮品术语》、SB/T10252—1995《糖果术语》等。

(2)图形符号、代号标准

食品的图形符号、代号标准如 GB/T 13385—2004《包装图样要求》、GB/T 12029.1—1990《粮油工业图形符号、代号 通用部分》、GB/T 12529.4—1990《粮油工业图形符号、代号—油脂工业》等。

(3)食品分类标准

食品分类标准是对食品大类产品进行分类规范的标准。

如:GB/T 8887—1988《淀粉分类》、GBT 10784—1989《罐头食品分类》、GBT 10789—1996《软饮料的分类》、SB/T 10007--1992《冷冻饮品分类》、SB/ T 10033—1992《中式糕点分类》、SB/T 10173—1993《酱油分类》、SB/T 10174—1993《食醋分类》、GBll782—1989《水产及水产加工品分类与名称》。

(4)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

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如 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通则》、QB/T 2461—1999《包装用降解聚乙烯薄膜》、GB 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等。

5、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内容参考答案 答:

(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①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②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③绿色食品生产作业历

(3)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4)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

(5)绿色食品的分级标准

6、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根据其调整的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类并举例。参考答案 答:

(1)综合性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我国食品卫生最基本的法规,不仅规定了我国食品卫生法的目的、任务和食品卫生工作的基本法律制度,而且全面规定了食品卫生工作的要求和措施、管理办法和标准的制定,以及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监督、法律责任等。(2)各种单项法律法规

针对食品的某一方面所制定的法规,如《进出口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等。

(3)食品标准和管理办法

我国已制定了很多食品卫生标准,如《粮食卫生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以及各种调味品、肉、乳、蛋、水产品、豆制品等卫生标准。为了保证食品卫生标准的执行,我国还对各类食品和包装容器、食品添加剂等制定了卫生管理办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二)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哪几种情况参考答案 答:

(1)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河豚鱼、毒磨菇)。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如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鱼类产生组织胺)。(3)含有致病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8、简述“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的含义。参考答案 答:

(1)法律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这里所说的药物,是法定意义上的药物,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的定义,并列入国家药典的药物。

(2)在规定不得加入药物的同时,又对于以下三种情形做了例外规定:

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可以作为食品原料加入的。这些物品自身就是食品,在加入食品中时,不应被视为是加入药物而是作为食品原料加入的。

②作为调料加入食品的,其加入量较小,不会引起食品成份的明显变化。应当在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上进行限定。

③含有或是本身就是允许使用的营养素,可以作营养强化剂加入到食品,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应当符合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四、论述题(共计20分,每题10分)

1、如何理解我国食品标准的分类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的级别来分类及第七条的规定性质来分类参考答案 答:

(1)按级别分类

标准的种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的级别来分类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

①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我国的国家标准是指对在全国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

各国的国家标准有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按专业划分的标准种类,我国国家标准的种类就是采用了按专业划分的方法。

②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工业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属于民间组织,它们制定的标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通常称为行业协会标准。

我国的行业标准是指由国家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标准。根据我国现行标? 准化法的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③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我国的地方标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标准。根据我国现行标准化法的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④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并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批准、发布的标准。

企业标准与国家标准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企业标准是企业独占的无形资产;其次,企业标准如何制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第三,企业标准采取什么形式、规定什么内容,以及标准制定的时机等等,完全依据企业本身的需要和市场及客户的要求,由企业自己决定。

从标准的法律级别上来讲,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高于企业标准。但从标准的内容上来讲却不一定与级别一致,一般来讲企业标准的某些技术指标应严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在食品行业,基础性的卫生标准一般均为国家标准,而产品标准多为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但无论哪种标准,其中食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要求,或者严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

(2)按性质分类

根据《标准化法》第七条的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性质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但实际上目前许多地方标准也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是强制性标准,地方标准在本地区内是强制性标准。如食品卫生的基础标准,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安全,属于强制性标准,其他食品产品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代号是“GB”,字母GB是国标两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大写;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代号是“GB/T”,字母“T”表示“推荐” 的意思;推荐性地方标准的代号如陕西省地方标准的代号为“DB61/T”。

我国强制性标准属于技术法规的范畴,其范围与WTO规定的五个方面,即“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保护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基本上完全一致。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而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数85%以上的推荐性标准则与国际上的自愿性标准是一致的。

虽然,推荐性标准本身并不要求有关各方遵守该标准,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可以转化成强制性标准,具有强制性标准的作用。如以下几种情况:

①被行政法规、规章所引用;

②被合同、协议所引用;

③被使用者声明其产品符合某项标准。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制定本法。”论述本法制定的目的。参考答案 答:

本条是对制定食品卫生法的目的的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制定食品卫生法的目的主要有四个:

(1)保证食品的卫生。这里的食品卫生是指食品的良好性状。也就是食品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①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不能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换句话说,食品必须保证不致人患急、慢性疾患或者潜在性危害;

②食品应当具有相应的营养,以满足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③食品应当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具体说,包括食品的澄清、混浊,组织状态上的软、硬、松等,以及其他凭人的感觉所能判定的性质和状态。

(2)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介入食品的现象。有害因素是指食品本身含有的或者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有害因素是影响食品卫生的主要原因。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因素来源和种类,大致可以分成五个方面:

①由于外界污染造成的食品卫生问题。如被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及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②加入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使用不当引起的卫生问题;

③食品本身含有的有毒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等;

④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或加入的有害物质,如酒中的甲醇、发芽土豆产生的龙葵素等;

⑤各种情况下食品感官性状的异常变化。

(3)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的食品,必须有益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二是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侵害,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增强人民体质。“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食品。人每天都要吃一定量的食品,从中摄取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以便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

第三篇:食品标准与法规学习心得

食品标准与法规学习心得

摘要:阐述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整合现有法律资源,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参照国际食品法典等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依据;更加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赋予食品监管部门更充分的权力;整合执法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对策和措施,促使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敲响警钟。接二连三曝光的劣质食品问题,米、面、油、病死畜禽肉、奶等问题,触目惊心的农药、化肥、激素对食品的污染问题,特别非食品原料的使用给食品安全带来的潜在威胁。在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食品生产给社会带来诸多利益与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人们以往对食品短缺的担忧逐渐变化为如今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有人甚至已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列为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的第四大社会问题。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远未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迫切地需要与国际接轨,逐步加以完善,以保护我国人民地身体健康和促进对外贸易地发展。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世界当前政府飞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有效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重要技术支撑。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备的食品监管体系,形成了以各项法律法规为基础、多个部门相协调、共同监管的格局。然而随着各种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断频发也逐渐暴露出许多不足。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地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 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

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总体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这些法律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由于出台时间早,标准要求低,覆盖面窄,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另外,有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并没有充分考虑食品安全问。当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就显得很不适应。[1]

许多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仅对食品生产、经营阶段发生的食品安全进行规定,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使用。而食品安全问题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法律应该反映出整个食品链条,这就使法律出现了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以致造成对饲料中加入瘦肉精、农药大量残留、滥用抗生素、食品储存污染等诸多问题的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1.2 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

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如《刑法》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金额万元以上有相对明确的处罚措施,而对于销售金额万元以下算不算犯罪就没有明确界定;有些法律条款只定性不定量,或者法律概念有歧义;有的条款多年不修订;有些条款已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甚至完全过时,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2]

1.3 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执法不严 一是执法力度不够,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忽视了制假售假行为本身的危害,对制假售假行为处罚较轻;二是由于配套法律法规未出台,一部分法律法规难以执行。三是有的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强、以罚代管、以罚代刑或者碍于情面和各方压力办人情案。1.4 执法体系存在权限不清、职能不清:

一是多头执法,影响监管效果。由于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多,部门之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合力,监管责任就难以落到实处;二是执法部门以罚代管、以罚代刑,影响法律的严肃性;三是执法部门立法、执法、判罚三位一体,影响公正性。有些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或者受立法环境、立法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执法部门既是法律法规的起草者,又是执法和判罚者,因此会不可避免的渗入执法部门的利益,影响公正性。[3]

1.5 法律执行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

我国目前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保证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在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有上级行政机关发布命令,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当这阵风过后,假冒伪劣商品又重新泛滥起来。这种缺乏规范和持续性打假过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策与措施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管理和监督食品安全的基础和依据,良好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将在食品安全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应当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应当按照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的辨证统一来设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从源头抓质量”、重在防范的精神,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如下建议:

2.1 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整合现有法律资源:

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最高效力的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对现有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等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监管的内容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律的同一性;同时,食品安全立法还应当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的完整性。

2.2 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其中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食品安全的基本问题,各种部门法、单行法对基本法的某一方面进行更加明确全面的规定。这些方面应该包括:标准化、产地环境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标签管理、投入品(农药、兽药、饲料、肥料、激素、添加剂等)使用,质量监督检查、食品安全信用、食品安全评价和质量召回等方面的法律法规。[4]

2.3 大力推行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消除绿色技术壁垒

在整个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领域,首先,大力推行目前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已经开始使用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技术规范、指南和准则,加快在标准体系上与国际接轨;其次,在整个食品产业(从农田到餐桌)推行及有机食品标准认证认可工作,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消除绿色技术壁垒。[5]

2.4 建立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依据

加强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委员会的合作,以统一协调管理,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全过程对我国现有的非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进行重新制定或修订,从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角度,统一各类食品强制性标准条款内容,消除现有标准互相矛盾和抵触或者有些食品生产环节根本就无标可依的现象,为检验检测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依据,从根本上杜绝不法厂商利用国家标准的漏洞牟取不正当利益,切实把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食品拒之于流通领域之外,保障人民身体健康。[2]

2.5 强化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赋予食品监管部门更充分的权力

坚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实行强制性管理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为此,要扩大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律制定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目前,在我国实行对米、面、油、酱油、醋等二十八类食品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处罚较轻等问题,对食品安全获证企业未能实行连续持久的监管,许多中小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名存实亡,产品出厂基本上不检验,检验设[6]备常年不使用。因此食品安全是比其他任何一种与健康相关的政府活动更需要连续的和强制性的管理,对于那些生产、制造、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的企业获经销商,无论其生产或销售数量的大小,都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罚其倾家荡产,使其永无东山再起的基础和条件;财产刑和人身刑同时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

2.6 整合执法力量,解决多头执法现象

整合执法力量,就是要合并现有食品监管的相关部门,对设置不合理或人员严重超编的机构,或撤销、或合并、或精简,将商检、质检、卫生、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合并,克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中国食品包括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由这一部门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并赋予更高的权威。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在世界各国都被当作一件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国内国际形势迫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必须尽快地和国际接轨,努力缩短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标准的差距,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必将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张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6):434-436 [2]唐刚.论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 01期 [3]雷电.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监管[J].机电信息 , 2006,(10)[4] 焦志伦,陈志卷国内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比较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04期

[5] 陈小俊.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J].中国药业 , 2004,(11)[6] 陈通, 姜岩.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第四篇:食品标准与法规作业题

食品标准与法规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A)。

A.保证食品安全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2.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B)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B.质量监督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农业行政部门 3.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A)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由(D)负责。

A.工商行政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质量监督部门 D.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记录制度,进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A)。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B.功能主治 C.用法用量 D.适用范围 8.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A.药品 B.中药材 C.化合剂 D.增白剂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未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义务,在本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A)。

A.承担连带责任 B.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C.应当作出自查报告D.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0.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B)。A.出口国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C.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11.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最高可受到货值金额(D)处罚。

A.2倍罚款 B.3倍罚款

C.5倍罚款 D.10倍罚款

1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D)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A.2年 B.4年 C.4年 D.5年

13.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D)。

A.给予警告B.责令改正

C.处以罚款D.吊销许可证

14.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

有关部门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依法给予(C)处分。A.警告或记过B.记大过或降职

C.撤职或开除 D.降级或留用查看 15.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C)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A.2年 B.4年 C.10年 D.5年

16.复合硫酸铁(Q/75877724-3.01)括号内的代码属于(D)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17.我国的食品法律适用范围指的是以下哪方面?(D)A.空间效力 B.对人的效力 C.时间效力 D.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18.下列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是(B)A.酶制剂 B.香料 C.水 D.空气 19.标准的修改采用是指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并清楚地标明这些差异以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允许包含编辑性修改。我国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程度的代号为(C)

A.DOM B.MAD C.MOD D.MED 20.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字拼音字母“GB”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B)

A.GB/W B.GB/T C.GB/R D.GB/S 21.最重要的食品标签标准有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B)A.《食品标签通则》 B.《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C.《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 D.《食品标签标准》 22.下列表示《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缩写符号是(A)A.SPS B.GAP C.TBT D.GSM 23.下列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缩写符号是(B)A.SPS B.GAP C.TBT D.GSM 24.能控制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的任何点、步骤或过程称之为控制点,简称(D)A.CP B.PC C.OP D.CCP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的年代为(C)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D.2010年 26.属于食品生产安全控制标准的是(C)A.ISO9000 B.ISO14000 C.HACCP D.CAC 27.1988年______将FDA设为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的一个机构。(B)A.德国 B.美国 C.日本 D.中国

2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责任包括(D)A.行政法律责任 B.刑事法律责任 C.民事法律责任 D.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29.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科技部针对我国加入WTO新形势,提出了实施“人

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首次把技术标准提到了战略高度的时间是(B)。A.2002年l月 B.2003年2月 C.2004年3月 D.2005年4月 30.我国的食品卫生规范制定的原则主要依据是(D)

A.GAP B.GMP C.HACCP D.GMP和HACCP 31.属于地方性标准的代号是(A)A.DB B.GB/T C.GB D.Q/ 32.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国家标准的是(D)A.QB B.SB C.NY D.GB 33.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轻工标准的是(A)A.QB B.SB C.NY D.DB 34.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商业部标准的是(B)A.QB B.SB C.NY D.SN 35.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商检标准的是(C)A.QB B.SB C.SN D.DB 36.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农业部标准的是(C)A.QB B.SB C.NY D.SN 37.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企业标准的是(A)A.QB B.SB C.NY D.Q/ 38.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号中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表符号是(B)A.X B.Z C.Y D.D 39.表示国际标准分类号的缩写符号是(C)A.IIC B.ISC C.ICS D.SIC 40.下列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是(B)A.酶制剂 B.香料 C.水 D.空气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分为(ABCDE)

A.宪法、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E.国际条约。2.食品加工标准体系的三维空间组成包括:(ACD)

A.食品加工产品门类 B.食品加工过程要素 C.标准层次 D.标准门类 E.食品卫生 3.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下列属于管理体系的是(ABE)A.管理机构 B.认证认可体系 C.追溯制度 D.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E.监测检验体系。

4.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下列属于管理体系的是(ABCD)A.法规标准体系 B.市场准入制度 C.包装标志制度 D.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E.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5.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下列属于保证体系的是(CD)

A.管理机构 B.认证认可体系 C.追溯制度 D.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E.监测检验体系。6.采用国际标准的形式是(ABC)

A.等同采用(idc或IDC)B.等效采用(eqv或EQV)C.非等效采用(neq或NEQ)D.完全采用 E.不等效采用 7.我国的四级标准体系包括(ABDE)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区标准 D.地方标准 E企业标准 8.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ABCDE)

A.抽象性 B.技术性 C经济性 D连续性 E约束性 9.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ABCDE)

A.抽象性 B.技术性 C经济性 D连续性 E政策性 10.标准贯彻的主要形式有(ABC)

A.直接贯彻 B.压缩贯彻 C.补充贯彻 D.彻底贯彻 E.完全贯彻 11.行业标准的编号包括(ABC):

A.行业标准代号 B.标准发布顺序号 C.发布年代号 D.实施年代号 E.修订年代号 12.管理标准也是一个大类,包括:(CDE)

A.管理基础标准 B.管理标准 C.经济管理标准 D.行政管理标准 E.生产经营管理标准

13.食品产品标准的制定程序一般分为(ABCDE)

A.准备阶段 B.起草阶段 C.审查阶段 D.报批阶段 E.复审阶段 14.标准编写的目标及要求包括(ABCE)

A.内容完整 B.表述清楚和准确 C.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D.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E.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 15.标准编写的适用性是指(ABC)

A.便于直接使用;B.便于使用;C.便于引用;D.便于查阅;E.便于间接使用 16.标准编写的一致性是指(BD)A.保持与国外标准一致 B.保持与国际文件一致 C.明确统一性的程度 D.明确一致性程度 E.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17.标准编写的规范性是指(ABCDE)

A.预先设计 B.遵守制定程序和编写规则 C.保持与国际文件一致 D.特定标准的制定须符合相应基础标准的规定 E.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

18所有标准的内容都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要素划分的三种方式是(ABD)A.依据要素的性质 B.依据要素在标准中所处的位置 C.依据要素在标准中重要程度 D.依据要素在标准中是否必须 E.依据要素在标准中能否实现的程度

19.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的要素为规范性要素。位于正文中靠前的三个要素,即:(ABD)

A.名称 B.范围 C.规范性引用文件 D.术语和定义 E.符号和缩略语 20.资料性概述要素的性质是资料性的,位于正文之前的四个要素,即:(ABCD)

A.标准的封面 B.目次 C.前言 D.引言 E.参考文献

21.资料性补充要素是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要素。即:(ACE)A.资料性附录 B.目次 C.参考文献 D.引言 E.索引 22.必备要素即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包括(ABCD)A.封面 B.前言 C.名称 D.范围 E.索引 23.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 乳》中的技术要求指标是(ABCDE)A.感官要求、理化指标 B.污染物限量 C.真菌毒素限量 D.微生物限量 E.农药残留限量和兽药残留限量

24.标准要素要求编写的原则包括(ACDE)

A.目的性原则 B.性能原则C.先进性原则 D.可证实性原则 E.科学性原则 25.下列哪些行为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ABCD)

A.食品生产 B.食品管理

C.食品流通 D.餐饮服务 E.食品检验

26.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并且(ABC)

A.保证食品安全 B.接受社会监督

C.承担社会责任 D.负责风险评估 27.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ABCD)A.食品风险评估B.食品标准制定

C.食品信息公布D.查处重大事故

2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是(ABCD)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B.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C.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D.对监管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29.食品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是(ABC)

A.食源性疾病B.食品污染

C.食品中有害因素D.食品标准执行

30.食品安全评估主要是对食品及其添加剂中的(ABC)进行风险评估。A.生物性危害B.化学性危害

C.物理性危害D.植物性危害 31.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ABCD)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32.食品生产经营除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外,并符合以下要求(ABCD)A.具有与生产经营食品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的场所

B.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C.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D.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3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定职责包括(ABD)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C.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D.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34.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下列哪些人员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ABCD)

A.患有痢疾的人员 B.患有伤寒的人员

C.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员

D.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员

35.食品生产者采购下列哪些(ABC)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A.食品原料 B.食品添加剂

C.食品相关产品 D.所有产品 36.食品生产企业的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如实记录(ABCD)A.产品名称 B.产品规格

C.产品数量 D.进货日期

37.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ABCD)

A.变质食品 B.超期食品

C.污染食品 D.有毒食品 38.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ABC)A.食品名称 B.生产日期

C.保质期 D.生产经营者名称

39.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除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及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外,还应当标明(ABCD)

A.成分及配料表 B.保质期

C.产品标准代号 D.贮存条件

40.一种物品能否被列入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范围,主要看该物品(ABCD)A.在技术上是否确有必要

B.经评估是否安全可靠 C.质量是否保证

D.数量是否适当

41.食品添加剂应当有标签和说明书。标签和说明书除应当载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规定的有关事项外,还应当载明(ABCD)

A.使用范围 B.用量

C.使用方法 D.“食品添加剂”字样 42.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有(ABCD)A.虚假内容 B.疾病预防

C.治疗功能 D.用法用量

43.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ABC)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A.警示标志 B.警示说明

C.注意事项 D.功能主治 44.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并应当载明(ABCD)A.适宜人群 B.不适宜人群

C.功效成分 D.标志性成分及含量

45.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BCD)A.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B.立即停止经营

C.通知相关产生者 D.通知消费者 46.食品产生者应当对召回的食品采取(ABD)措施,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报告。

A.补救 B.无害化处理 C.特殊销售 D.销毁 47.下列哪些单位不得向消费者推荐食品(ABCD)

A.食品检验机构 B.食品行业协会

C.消费者协会 D.食品监管部门

48.首次进口以下哪些(ABC)食品或产品,进口商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A.尚无国家安全标准食品

B.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C.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D.已有国家安全标准食品

49.进口的预备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ACD)

A.食品安全法要求 B.其他法律要求

C.行政法规要求 D.部门规章要求 50.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ABC)

A.立即予以处置 B.防止事故扩大 C.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D.向县级政府请示 5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ABC)A.隐瞒 B.谎报 C.缓报 D.漏报 5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ABCD)A.准确 B.及时 C.客观 D.全面

53.下列哪些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ABCD)A.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B.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

C.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D.全国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5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未履行职责,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CD)处分。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三、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

1.标准不具有像法律、法规那样代表国家意志的属性,它更多的是以科学合理的规定,为人们提供一种最佳选择(√)2.标准具有像法律、法规那样代表国家意志的属性()3.标准等于法律,而且标准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4.标准不等于法律,但标准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5.标准化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金钥匙(√)6.标准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金钥匙()7.没有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就一定没有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8.没有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就没有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9.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可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idc或IDC(√)10.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可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idc或IDC()11.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与国际标准相同,仅有小的差异,在编写上则不完全相同于国际标准的方法,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eqv或EQV(√)12.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与国际标准相同,仅有小的差异,在编写上则不完全相同于国际标准的方法,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eqv或EQV()13.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际标准有重大差异。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neq或NEQ(√)

14.等效采用国际标准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际标准有重大差异。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neq或NEQ()15.标准化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16.标准化的实质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7.近代标准化是以工业标准化为代表的标准化(√)18.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1947年()19.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成立1906年()20.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 1906年(√)21.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成立于1947年()22.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均具有强制性(√)23.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不一定具有强制性(F)。

24.无论什么样的标准,标准中至少要有章、条、段三个层次,它们是标准的必备层次

(√)

25.标准中至少要有章、条、段、附录四个层次,它们是标准的必备层次()26.规范性一般要素的核心要素是“要求”,是正文的核心,也是标准的核心()27.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核心要素是“要求”,是正文的核心,也是标准的核心(√)28.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范围不宜被引用的文件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性的文件()29.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范围不宜被引用的文件包括宜在合同中引用的管理、制造和过程类的文件。(√)30.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范围不宜被引用的文件包括含有专利或限制竞争的文件和设计方案或只属于某个企业所有,其他企业不宜获得的文件。(√)31.引用标准的顺序按标准顺序号由大到小排列,文件按时间先后排列。()32.行业标准顺序先按行业代号的英文顺序,再按顺序号由大到小排列。()33.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34.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35.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负责制度。()3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情况可以对食品实施免检。()37.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

38.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查封违法从事食品产生经营活动的场所。(√)39.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有不良记录的食品产生经营者可以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40.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支付时,应当先缴纳罚款、罚金。()41《食品安全法》施行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前已经取得相应许可证的,该许可证一

律无效。()42.名人名星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四、填空题

1.标准编写的统一性是指 结构 的统一、文体 的统一及术语的统一。2.法律法规是一种社会规范,而标准是一种技术规范。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4.我国现以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CAS)的名义参加ISO工作。5.请填出以下组织的中文名称: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CAC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WHO 世界卫生组织 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

6.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一般包括: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三类技术指标。7.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 和实施标准,达到 统一 ”。8.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 秩序 和 社会 效益”。

9.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 统一 原理、简化原理、协调 原理和 最优化原理。

10.食品产品标准的制定程序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征求意见 阶段、审查阶段、发布阶段和复审阶段。

11.标准宜以 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 共同效益 为目的。

12.标准的标志在标准封面的右上角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如国家标准用“国标”的汉语拼音字母“ GB ”表示,商检标准用“ SY ”表示,农业部标准用“ NY ”表示等。地方标准用“ DB ”表示,企业标准用“ Q ”表示。

13.依据要素的性质,可将标准中的要素划分为:

资料性

要素和 规范性要素。

14.依据要素在标准中是否必须,可将标准中的所有要素划分为: 必备 要素和 可选 要素。

15.绿色食品标志有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16.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英文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主色调为蓝色。

17、在我国标准体系中,“DB”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18.WTO为解决国家之间食品贸易争端,在食品安全方面达成了(TBT协议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SPS协定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两个协议。19.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主要采取以(多部门监管)为主、(独立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20.我国的三类安全食品是(无公害)、(绿色)、(有机)。21.绿色食品标志有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标志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22.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是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 估)、(风险管理)、(风险情况交流)。

23.食品安全标准中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指标主要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害重金属)(致病菌)、(真菌毒素)等。24.我国食品法律法规的形式即渊源是(食品安全法)、(农业产品安全质量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商标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五、解释名词或术语 1.食品法规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争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称。2.标准

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3.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现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4.等同采用

指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编写方法上完全对应,仅有或没有编辑性修改。5.等效采用

是指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等效,在编写方法上不完全对应,仅有小的技术差异。

6.非等效采用

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际标准有重大差异 7.合格评定 直接或间接确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任何活动。

8.技术规范 有关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准则和标准。

9.行业标准 我国某个行业领域作为统一技术和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10.食品安全

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1.食源性疾病

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12.预包装食品

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是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和体积标识的食品。

13.保质期 指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最佳使用期。14.认证

认证,是一种信用保证形式。

15.食物中毒 因进食含有毒素的食物所致,以腹痛、呕泻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

16.质量认证 质量认证也叫合格评定,是国际上通行的管理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质量认证按认证的对象分为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两类;按认证的作用可分为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17.强制性标准 法律规定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

18.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自愿执行的非强制性标准 19.无公害食品

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生产加工,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激素等有害有毒物质含量(残留量)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符合国

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强制性标准,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优质农产品或初级加工的农用产品。20.绿色食品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21.有机食品

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生态系统,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而且经有资质的独立认证机构认证的可使用农产品、野生产品及其加工产品。22.工作标准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技术标准 是指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规定。管理标准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23.良好生产规范 是指导食物、药品、医疗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法规 24.食品法典 是一套标准、操作规范、准则及其它建议的汇集。

六、简答题

1.什么是食品法律法规体系?食品法律法规的效力范围是什么?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加强食品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争强人民体质为目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法规的总称。2.《食品安全法》立法的必要性是什么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规定散见于《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中,未从全局进行细致的统筹规划,食品安全监管远远滞后于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从而导致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发生。制定专门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加强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3.标准化的目的是什么?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4.食品安全标准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一)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六)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七)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八)(八)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5.根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试说明食品标签须强制标示的内容? 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6.食品法律法规制定应遵循哪几条基本原则?(一)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二)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的原则

(三)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的原则(四)坚持民主立法的原则(五)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六)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原则(七)预防为主的原则 7.制定标准的一般程序? 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发布阶段、复审阶段和废止阶段

8.什么是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 所谓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做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答和说明。又称为有权解释。正式解释被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

非正式解释,是指未经法律明确授权的机关、团体、组织或个人对法律做出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理解释。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做出的学术性和常识性的解释。在没有正式法律渊源的情况下,学理解释也可以视为非正式法律渊源。第二种是任意解释。它指在司法活动中的当事人、代理人和公民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9.标准化的作用? 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桥梁

国家对企业产品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 可以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10.什么是食品行政执法?其特征有哪些?

行政执法程序法定是其区别其他程序的根本所在,它是国家权力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一是法定性 二是普遍性 三是辅助性

11.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12.简述标准与法规的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 13.什么是食品产品标准?编写食品产品标准需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为保证食品的食用价值而制定的,要对食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作出规定。编写食品产品标准需遵循目的性原则、最大自由度原则、可证实性原则 14.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 15.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规则是什么? 一是新法优于旧法

二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即优先适用专门针对某一领域制定的法律。

三是效力等级高优于效力等级低的,即优先适用制定法律法规的机关级别高的。四是在上述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选择最适合法律行为内容规范。16.完整的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如何?

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出版发布阶段、复审阶段和废止阶段

17.简述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超前预防原则

二、系统优化原则

三、协商一致原则

四、统一有度原则

五、动变有序原则

六、互换兼容原则

七、阶梯发展原则

八、滞阻即废原则 18.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宗旨是什么?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该组织的宗旨在于保护消费者健康,保证开展公正的食品贸易和协调所有食品标准的制定工作。既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而且

有效地减少国际食品贸易摩擦,促进贸易的公平和公正。

19.食品生产企业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一)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或资格证明复印件;

(三)拟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四)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及其周围环境平面图和生产加工各功能区间布局平面图;

(五)食品生产设备、设施清单;

(六)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布局图;

(七)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名单;

(八)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文本;

(九)产品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执行企业标准的,须提供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

(十)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20.什么叫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包含哪些方面?

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或合格证书。21.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如何防止病虫害?

选择抗病品种和有驱虫特性的蔬菜种类。合理轮作 应用防虫网 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利用害虫天敌来捕食和防治害虫)矿物质防治措施。(硫磺、石灰、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防治病虫害)植物性药物防治措施(生物碱中具有一定的抑制病菌生长的成分和有毒物质)

22.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监督检查制度

23.有机食品的特征?

1.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2.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 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3.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这个转换过程一般需要 2~3 年时间,才能够被批准为有机食品.4.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24.简述食品生产经营中对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

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5.《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必须强制性标出的内容有哪些? 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26.免除标示保质期的食品有哪些? 酒精度大于等于 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27.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一是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凡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企业不得从事食 品生产加工;

二是对出厂产品实施强制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厂销售;

三是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人标志,即QS标志,向社会做出“质量安全” 承诺。

28.风险评估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量评估;风险特征描述

29.什么是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规则,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规则是指食品法律法规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选择适用食品法律法规的问题。

包括:一是新法优于旧法

二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即优先适用专门针对某一领域制定的法律。

三是效力等级高优于效力等级低的,即优先适用制定法律法规的机关级别高的。四是在上述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选择最适合法律行为内容规范。

30.简述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异同。

法律效力不同;制定主题不同;制定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不同;形式不同;食品标准强调多方参与、协商一致,具有相对统一性、民主性和可协调性。

31.食品法律法规的适用特点包括哪些?.权威性 2.目的的特定性 3.合法性 4.程序性 5.国家强制性

32、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主要在哪些方面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七、论述题

1.试叙述食品安全法的特点? 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变革 统一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在食品生产小作坊监管上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2.结合“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牛奶”事件,谈谈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有关法规的现状及解决办法。

1995年10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这部《食品卫生法》相对以上的法律法规,技术性强,表现出直接授予强制性较强的行政权,明确了各级政府卫生行政机关是食品卫生监督的执法主体,强化了行政机关的执法责任。这部法律在当时实施后,一是对食品卫生准入实施较为全面的安全监控。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都必须遵守《食品卫生法》,包括外国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国内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明确了调整(监控)对象和食品的基本卫生要求,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卫生安全质量关就有了根本的依据和可靠的保证;二是食品安全效应实施全过程监督制度。规定食品卫生监督是政府依法对食品安全卫生实行的一种行政监督,具有权威性的强制性。食品卫生监督制度主要包括经常性食品卫生监督制度,预防性食品卫生监督制度,食品卫生监督量化管理制度,食品卫生许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的采购、经营索证制度,进出口食品审验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制度,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制度,食品广告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监督员制度等,以上监督制度形成了比较健全和规范的食品卫生行政监督体系,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存在问题

(一)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调整范围狭窄,协调性差

(二)《食品卫生法》滞后于时代发展进程和临时调整法规

(三)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不健全,交叉、矛盾、缺失和不规范等问题凸显

(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存在多头执法问题

(五)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

(六)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相比较所显现的体系缺陷 解决办法

(一)遵循立法规律,扩大调整范畴,完善食品卫生法律体系

(二)借鉴先进经验,实行风险评估,提高食品法律的可操作性

(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增强执法效力

(四)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职责,解决多头执法

(五)加快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法律责任体系

(六)要立足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创建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3.试阐述法规和标准的异同处? 法律效力不同;制定主题不同;制定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不同;形式不同;食品标准强调多方参与、协商一致,具有相对统一性、民主性和可协调性。4.与发到国家食品标准体系相比,我国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我国谈谈你的建议。

答:1)食品标准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行食品标准虽由国家标准委统一发布,但标准起草部门众多,加之审查把关不严,致使我国的食品标准不够协调,国家标准之间不统一,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之间层次不清,存在着交叉、矛盾和重复等不协调问题。

2)部分重要产品标准短缺

标准中某些技术要求特别是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如农兽药残留、抗生素限量等指标设

置不完整甚至完全未作规定。生产者无标准可依,消费者更觉无所适从。

3)标准复审和修订不及时

现行国家标准标龄普遍偏长,平均标龄已超过 10 年,有的甚至 20 年。4)食品标准的编制仍有许多不规范之处 标准编写的格式不规范,技术要求的制定不科学,技术要求中项目的单位不符合要求,标准未能按要求定期修定或确认,企业标准的管理措施不完善等方面。

5)部分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差

由于历史原因、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宣传不到位,导致我国食品行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

6)标准意识淡薄

普通消费者甚至相当多的企业对标准了解甚少而无法辨别真伪。标准化意识淡薄还表现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标准化工作缺乏权威性且执行能力不足。

解决办法

1)加大食品标准的宣传力度

配合普法宣传,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宣传《标准化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其重要性,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有关管理部门各司其职,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快速、有序发展。)统一食品标准管理体系

食品标准体系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跟目前食品标准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有关。做到“统一计划、统一审查、统一编号和统一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的四个统一管理职能。

3)完善食品标准体系

“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这就意味着以后的食品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类构成,大大避免了标准重复的可能性。

4)加强培养高素质的制标、修标技术人员 食品标准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的体现,它是用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用来指导和规范产销市场的准则。

5)推动食品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食品标准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强化食品标准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对标准信息服务机构的政府投入,支持其结合本国产业特色广泛搜集有关国际组织、达国家、出口目标国的农业标准、食品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总之,食品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5.早上醒来,先用二甘醇超标的田七牙膏刷牙,再用发臭的蓝藻水洗脸,给儿子冲一瓶添加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自己喝杯黑作坊的豆浆,吃几个硫磺熏白了的馒头,就点儿废旧油漆桶里腌的榨菜„„中午跟同事一起到肯德基吃顿苏丹红炸鸡,喝了杯苯超标的可乐。晚上和朋友出来到新开的菜馆吃顿地沟油炒的菜,来一盘避孕药催大的香辣鳝鱼,再来一盘臭水沟捞来的麻辣龙虾,还有个农药高残留的清炒菠菜,老板上一杯重金属超标100倍的碧螺春茶,再喝点含甲醛的啤酒„„回家要睡觉的时候,被刚装修完的赠品甲醛呛得眼泪直流,只好把脑袋蒙到黑心棉被子里。想起房子还有四十万贷款加利息,辗转反侧到天半亮都没眯。找安眠药吃了半瓶也没用,含在嘴里,哦,还好是糯米粉!”针对这则短信所反映出的问题,请分析产生的原因?如何解决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即对策)?

答题要点:(1)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2)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3)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4)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6)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7)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8)执法力度不大;(9)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10)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策要点:(一)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

(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食品安全法有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90道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根据(C)制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C),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A、整合执法队伍 B、建立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为主的工作机制

C、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D、成立统一食品检验机构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C)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A、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 C、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D、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要求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C)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A:申请人要求 B:各级政府要求 C、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

5、下列属于行政法规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C、《河北省食品安全条例》

6、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可以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或者(A)。A、餐饮服务场所 B、私人住宅 C、家庭餐桌

7、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A)后,办理工商登记。

A、食品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D、工商登记

8、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B)。A、2年 B、3年 C、4年 D、5年

9、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生产经营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C);有发生潜在食品安全事故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A、注销相关许可 B、加强质量抽查频次 C、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1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C)。A、学籍管理制度 B、固定培训机构 C、培训档案

11、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A)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A、甲型 B、乙型 C、丙型 D、丁型

12、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A);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A、可以继续销售 B、不得继续销售 C、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行决定

13、申请人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规定向承担复检工作的食品检验机构(以下称复检机构)申请复检,应当说明理由.。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卫生行政、农业行政等部门共同公布,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B)。A、需说明结论B、最终检验结论C、供执法机构参考结论D、自行选择结论

14、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进行的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申请复检,复检结论表明食品合格的,复检费用由(C)承担;复检结论表明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

A、食品生产经营者 B、检验机构 C、抽样检验的部门

15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B)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4小时内 B、2小时内 C、12小时内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B)。A、食品生产环节监督管理B、餐饮消费环节监督管理C、食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D、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17、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B)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A、每半年B、每年C、每二年D、每三年

18、食品检验实行(D)负责制。

A、食品检验机构B、检验人C、质量监督部门D、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

19、(A)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A、任何组织或个人B、只有食品生产经营者C、仅消费者 D、只有食品企业从业人员 20、(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A、国家级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21、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A)。A、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B、减少检查频次C、吊销许可证D、吊销营业执照

22、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D)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23、食品安全标准是(B)的标准。A、自愿性B、强制性C、科学性D、民主性

2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C)的赔偿金。

A、三倍 B、五倍C、十倍 D、十五倍

25、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订、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门是(C)。A、技术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26、食品安全法规定,(A)对当地食品安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技术监督部门

27、国家建立(A),对存在或者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B、食品安全监督制度C、食品安全抽检制度D、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28、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B)为依据。

A、国外食品安全标准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监督检查结果 D、抽样检验结果

29、食品企业直接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水必须符合(C)。

A、矿泉水标准要求B、纯净水标准要求C、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D、蒸馏水标准要求

30、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C)。

A、可继续销售 B、可降价销售 C、不能销售 D、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3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B)。

A、先承担行政法律责任B、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先缴纳罚款、罚金 D、先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32、农业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C)。

A、本级人民政府报告B、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C、卫生行政部门通报D、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D)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A、国务院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4、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符合的标准是(C)。A、对婴幼儿无害 B、对成人无害C、对人体安全、无害 D、对环境无害

35、苯甲酸属于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如某生产厂家也获得了苯甲酸的生产许可证,那么该厂生产的苯甲酸可以在(C)。

A、所有食品品种中使用 B、限定的食品品种中任意使用

C、限定的食品品种中按限量使用 D、所有食品品种中按标准规定的最低限量使用

3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CB)报告。

A、县级质量监督部门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7、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由(B)统一公布。

A、国务院办公厅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38、《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自(C)起施行。

A、2009年12月1日 B.2010年3月10日 C.2010年6月1日

39、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应依照(A)的规定给予处罚。A、《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40、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前,必须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获得(A)。A、食品生产许可 B、食品流通许可C、餐饮服务许可 D、食品卫生许可

41、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原料时,除需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外,还应查验(A)A、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B、健康证明C、培训证明 D、法人授权委托书

42、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经(C)后方可出厂销售。A、监督检验合格 B、委托检验合格C、出厂检验合格 D、强制检验合格

43、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标准由(A)确定和修订。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44、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A)。

A、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出口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D、双方约定的标准

45、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C)。A、抽检 B、检查 C、免检 D、监督

46、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B)。A、免费抽检 B、购买抽取的样品 C、随意抽取 D、仅收取检验费

47、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D)的处分。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撤职或者开除

48、在中国境内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必须使用下列哪种标识:(B)。A、英文 B、中文 C、拼音标识 D、其他文字

49、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C)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A、质量监督部门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卫生行政部门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50、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D)。A、适宜人群 B、不适宜人群C、功效成分 D、治疗功能

51、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C)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A、感官评估 B、营养评估C、风险评估 D、微生物检验

55、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除应当标明《食品安全法》第42条第一款内容外,还应当标明(B)。

A、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B、功能主治C、用法用量D、适用范围

56、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A)。A、药品 B、中药材C、化合剂 D、增白剂

57、食品生产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由原发证部门(D)。

A、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C、处以罚款 D、吊销许可证

58、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59、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B)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A、一 B、二 C、三 D、四

60、下面哪项权利不是《食品安全法》赋予组织和个人的?(C)A、举报权B、知情权C、名誉权D、建议权 6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B)实施

A、2009年2月28日 B、2009年6月1日 C、2009年7月20日 62、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B)A、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 B、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C、需要取得餐饮许可D、需要同时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许可

63、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收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C)责任。A、相同 B、基本相同 C连带

64、在(C)情况下,才可以将某种食品添加剂列入可以使用的范围。

A、在国外已经使用 B、在我国有长期的使用史 C、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D、有助于增加食品的色、香、味

65、安排患有《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的,将处()以上()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B)

A、1000 10000 B、2000 20000 C、3000 30000 66、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其目录由(A)制定、公布。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国务院办公厅D、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

67、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当()。

A、先行使用,要求供货方补交合格证明文件 B、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C、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是否可以使用 D、依照专家意见处理

68、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69、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情节严重的(D)。

A、没收违法所得 B、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70、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情节严重的(D)。A、没收违法所得 B、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D、吊销许可证 71、下列关于食品检验内容表述,错误的是(D)。

A、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C、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

D、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抽样检验,应当向企业收取检验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7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B)。A、向企业索要样品 B、购买样品

C、要求消费者提供样品,并向监管部门支付检验费用 D、向企业收取检验成本费 73、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B)

A、委托中介机构进行 B、委托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C、委托仲裁机构进行 D、委托企业进行

74、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D)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二年 B、三年 C、五年 D、十年

75、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的,应(B)。

A、通报批评 B、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 C、处以罚款 D、警告 76、出口食品由哪一部门进行监督、抽检?(A)A、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B、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C、卫生行政部门 D、海关

77、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B)。A、出口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B、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D、第三国食品安全标准

78、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部门是(C)。A、卫生部 B、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C、国务院 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79、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布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除了做到准确、及时、客观,还应该(A。

A、对有关食品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解释、说明; B、注明有关食品的产地; C、公布有关食品的销售范围; D、说明有关食品的检测方法。

80、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A)。

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 C、保护食品经营 D、严惩违法行为

81、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应当遵守(D)。

A、食品安全法 B、食品卫生法C、产品质量法 D、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8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A)负责制定、公布。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C、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D、国务院法制部门

8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共有(C)。A、10章101条 B、10章106条 C、10章104条

8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C)从事与食品有关的下列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A、领域内 B、范围内 C、境内

85、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C)获知的食品安全信息。

A、独立采集、使用和发布 B、向公众公布 C、相互通报

86、违反《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最高可处违法货值金额(C)倍罚款。A、3 B、5 C、10 87、公民发现食品商店销售的食品有质量问题,应当向(B)部门投诉。A、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88、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有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B)制定。A、国务院农业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务院商务部门

89、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或原料时,除需要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外,还应查验(A)。

A、食品合格证明文件 B、健康证明 C、培训证明

90、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A)制定。

A、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 B、国务院工商行政部门 C、国务院食品药品管理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

1、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要求下列哪种物品使用前必须消毒(ABC)。A、餐具 B、饮具C、熟食品容器 D、水果

2、食品生产者采购下列哪些(ABC)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A、食品原料 B、食品添加剂C、食品相关产品D、所有产品

3、食品生产企业的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ABCD).A、名称 B、规格 C、数量D、进货日期

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ABC)。A、准确 B、及时 C、客观 D、全面

5、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下列哪些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ABCD)。

A、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C、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D、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6、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有(ABCD)。

A、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B、封存、检验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C、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 D、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7、监管部门接到公民对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应当作出以下处理:(ABD)。A、属于部门职责,应当受理,调查核实情况B、将处理结果答复C、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不予处理D、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8、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定职责包括(ABCD)。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B、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C、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D、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9、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ABCD)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A、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B、食品卫生标准C、食品质量标准 D、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

10、以下(ABCD)部门不得以广告或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A、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B、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C、食品行业协会D、消费者协会

11、有下列情形之一,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停产,直至吊销许可证(ABCD)。

A、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B、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备案C、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D、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12、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ABC)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A、生物性 B、化学性C、物理性 D、辐射性

1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某食品不安全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AB)。

A、采取措施使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 B、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C、当场销毁相关食品 D、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方法

14、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应遵守(ABCD)个人卫生要求。A、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 B、有腹泻、化脓性性皮肤病不得上岗 C、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不得上岗D、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15、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ABD)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A、法律B、法规C、产品订单和合同要求D、食品安全标准

16、下列哪些食品是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ABD)

A、未经检疫的肉类B、腐败变质食品 C、未经冷藏的食品D、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17、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依法对(BC)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A、主要领导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其他直接责任人员D、班子成员

18、食品安全事故,指(ABC)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疾病C、食品污染D、食品微量元素

19、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做到(ABD)。

A、取得相应资质许可B、建立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C、对监管部门食品抽检要付相应检验费D、接受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20、凡患有(ABD)疾病的患者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A、痢疾、伤寒 B、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C、乙型病毒性肝炎 D、高血压、糖尿病

2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CD)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A、降级处分 B、撤职处分C、刑事处罚 D、开除处分

22、下列(ACD)行为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

A、食品生产 B、初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套 C、食品流通 D、餐饮服务

2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有(ABCD)。A、食品安全风险评估B、食品安全标准制定C、食品安全信息公布D、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2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具体职责是(ABCD)。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 B、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C、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D、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评议考核

25、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BC)A、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B、立即停止生产

C、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D、不用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26、食品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ACD)等部门共同公布。A、认证认可监督管理B、工商行政管理C、卫生行政D、农业行政

27、进口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有(BC)。

A、出口国标识B、中文标签C、中文说明书D、英文说明

28、在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ABD),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A、隐瞒 B、谎报 C、向媒体报道 D、缓报

29、下列食品中,哪些属禁止生产经营的(ABC)。

A、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B、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C、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30、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ABCD)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

A、生产过程安全管理B、贮存管理C、设备管理D、不合格产品管理

三、判断题(共40题)

1、承担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发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应当具备法定资质并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发布名录。(√)

2、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3、食品检验实行食品检验机构负责制。()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情况可以对食品实施免检。()

5、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6、上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在下级行政区域设置的机构应当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7、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阅。(√)

8、《食品安全法》施行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前已经取得的许可证一律无效。()

9、名人、明星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相同责任。()

1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能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只能委托符合《食品安全

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11、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12、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可以向消费者推荐优质食品。()

13、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疾病的人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

14、《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后,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等自行作废。()

15、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协助收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资料。(√)

16、卫生部负责食品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17、调查食品安全事故,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负有监督管理和认证职责的监督管理部门、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情况。(√)

18、食品安全行政部门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

19、食品广告中的内容应当真实,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夸大的内容,如有药品功能的,可涉及相关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20、食品广告中允许含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向推荐食品的内容。()

21、对食品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进行复检。(√)

22、食品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

23、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24、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依据职责制定食品行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采取措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对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负责组织。()

26、食品经营者不得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27、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散装食品的窗口、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28、食品抽样检验的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

29、国家质检总局负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和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30、有使用禁忌或安全注意事项的食品添加剂,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31、非食品添加剂的化工类产品生产企业按规定在其产品标签上加印“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等警示标识,并建立销售台账,实行实名购销制度。(√)

32、目前,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卫生部指定的标准,不得执行企业标准。(√)

33、卫生部门负责食品添加剂行业管理、制定产业政策和指导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34、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5、县级以上食品监管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内容包括:税务登记证、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36、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

37、凡患有痢疾、伤寒、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38、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某食品不安全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当场销毁相关产品。()

39、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辐射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4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第五篇: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摘要:随着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食品添加剂走入公众视线,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从对食品添加剂的公众认知出发,浅谈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类型及其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作用。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初步了解,分析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明确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的区别,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维护食品安全。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发奶制品质疑,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致使肉制品需求减少,同年,台湾公布300多家品牌旗下900多种塑化剂超标的食品名单,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2012年老酸奶“工业明胶”如坠云雾,苏丹红事件屡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食品添加剂更是成了广大消费者谈之色变的的东西,那么食品添加剂是否真如人们想象中的可怕有毒呢?什么才是真正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解释。

1.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了解一点的占了近80%,一点也不了解的超过了15%,非食品化工专业的学生对该领域感到非常陌生。作为高知识群体的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了解的程度如此之低,于普通大众更甚。长期以来,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的渠道进行了解,舆论导向明显,加上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在食品和媒体广告上声称“本品不含防腐剂”、“本品不含添加剂”,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进一步混乱和对食品添加剂的恐俱。揭开层层面纱,来具体了解一下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

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我国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因此,食品添加剂并非营养物质,它不同于食品营养强化剂,尽管我国将部分食品营养强化剂列入天然营养素范围,但除此之外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并不具有营养价值的,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

1.2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与作用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6大类、22小类、1747种,其中香精香料有1286种而国外的添加剂使用更为普遍,全世界使用的添加剂约有4000~5000种。我国批准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为增强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常用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赖氨酸、葡萄糖酸、乳酸钙、动植物蛋白质等等,这些常在食品的营养配料表上看见;

(2)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加入的防腐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储存期的物质,防腐保鲜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功能。现在不论什么季节都能吃到反季的水果,保鲜剂功不可没。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山梨酸、二氧化硫、醋酸、乳酸;

(3)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粉、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这些添加剂在食品中也很常见,如饼干的配料中可能会有磷酸氢钙,磷酸氢钙就是一种食品膨松剂,还有中国人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油条,当中就有明矾和小苏打,同样也是食品膨松剂;很多人都喜欢喝的可乐,一般含有焦糖色,即通常说的色素;现在口香糖中常用的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不仅能增加甜味,糖尿病人也能吃,而且木糖醇也是防龋齿最好的甜味剂,口香糖的草莓味则是因为用了草莓香精,其主要成分是食品香料;

(4)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消泡剂、脱膜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等。例如典型的“卤水点豆腐”,豆腐是我国的古老发明,卤水就是一种食品凝固剂,所以食品添加剂不是现代才有的,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和人类文明史同样悠久。

食品添加剂种类丰富,用途广泛,被誉为食品加工业的“灵魂”。这些品种繁多的食品添加剂弥补了加工食品的缺陷,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食品色、香、味的需求,增加了产品的可选择性,为食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它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

2.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强调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或因素,它是一种科学概念,也是理想状态。要求食品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食品安全一般指相对安全性,指一种食品或成份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食品是否安全,还要取决于食品制作、饮食方式的合理性、适当使用数量以及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因素。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应当正视却不应误解。

2.1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

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震惊全国,该事件是食品安全领域一起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给整个奶制品行业也带来了极大的波及。“三聚氰胺”事件的演变过程、揭露过程、以及后续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那么三聚氰胺是是添加剂吗?它是水泥添加剂、是塑料添加剂、也是涂料添加剂,但却不是食品添加剂。当前公众之所以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很重要原因是混淆了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因为直接关系到公众的人体健康,国家对食品添加剂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管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满足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一是确有必要,不需要加就不加,能少加就少加;二是安全可靠,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经过毒理学实验证明对人体无害的;三是政府许可,我国对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范围和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使用非法添加物作为食品添加剂。

有些食品生产者违反法律规定,混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将不允许使用的物质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去。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吊白块、“瘦肉精”等,苏丹红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但其初级代谢产物苯胺对人体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吊白块则是一种工业用漂白剂。食用含 “吊白块”食品后可引起过敏、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产生中毒,肾脏、肝脏受损等疾病。而瘦肉精则是一类β-激动剂化合物。毒性容易在动物组织中残留,尤以肝脏等内脏器官残留较高。当人们食用了含 “瘦肉精”残留的动物内脏和肉品后,常造成急性或慢性食肉中毒,当摄入量较大时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摄入量过大,还会危及生命。可见,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祸因经常是因为使用了非法添加物。

(2)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方面可能是食品添加剂添加标准滞后造成超标、超范围使用;另一方面主要是食品生产企业对于添加剂缺乏了解,没有严格执行标准造成超标超范围使用,不按照规定乱添加。为了其生产的食品达到保质期长、食品色泽好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根本不顾添加剂的使用量问题,加入超标的防腐剂和着色剂;有的则是为了降低成本,不顾标准和质量,超标准、超量使用高倍甜味剂,还有的使用过期的食品添加剂,产生严重后果。

(3)食品生产商不当宣传。

某些食品生产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迎合消费者误解食品添加剂的心理,借助媒体上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炒作,标榜其产品不含“食品添加剂”,误导消费。事实上,食品不含有添加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真实的。

2.2规范食品添加剂市场,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使广大消费者草木皆兵,加上媒体的舆论炒作,食品添加剂成为诸多问题的替罪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规范和管理食品添加剂市场,首先需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有正确的认知,减少因舆论导向而造成的盲目排斥,通过公众力量才能更加有效的反向推动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

其次,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定与实施。加强监管需要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随着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不断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有利于促进食品生产者规范使用,也有利于执法者有据惩处。同时,法律法规的建立提供了强制和暴力手段,是规范市场的有力支撑。最后,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技术创新。有研究表明,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经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责任感、经济驱动、企业规模、检测能力、内部产品质量标准都对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决策和方法有重大影响。提高企业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有利于从源头上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造成危害。

综上,我国现有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经常牵连到食品添加剂,消费者的不了解造成了对食品添加剂的各种误解。应当通过科学的事实让消费者明白使用食品添加剂保障食品安全的客观需要,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因素。没有食品添加剂不会有现代食品,也不可能有食品安全。进一步规范和管理食品添加剂市场,解决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食品添加剂的作与安全性控制 赵同刚 2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关系探析 贺学荣 3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徐瑾 4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孙宝国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孙金沅,孙宝国

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新资源的管理法规与标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