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教案
1春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等词语。
2.了解作者——朱自清。
3.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有条理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过程与方法: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2.理清文章思路。
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的写作技巧。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1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散文《春》。(板书课题、作者)2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我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诵读,积累字词。读准下面字的读音。
朗润(rùn)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应和(hâ)
烘托(hōng tuō)
酝酿(yùn niàng)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3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两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应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望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天喜爱欣赏之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4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总结: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2)文章遣词造句贴切优美,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充分想象: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从刚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吗?教师总结:“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
比如: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如果将这一句改为平实说法“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表达效果怎样?你认为会有什么区别?
三、感知课文思路,理清层次
1提问:由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文中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点词)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教师适当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板书加点词)3朗读8~10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适当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四、布置作业
掌握课文生字词,背诵全文。●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2集体背诵全文。
3请语感较好的同学作背诵表演。
二、诵读赏析“春花图” 1集体诵读。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朱自清先生细笔细绘,把现实生活中的春花移到笔下,一幅春花图气息浓郁、春意盎然,读来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中,哪些语句突出了春花开得热烈、色彩美丽、味道怡人?
(2)描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3)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是写野花之多吗?
(4)这段文字的立体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5)试举出本段中选词准确精当的例子,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一字传神的诗文事例吗?
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和推举代表的回答情况,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明确:(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2)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情态;
比喻、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用花下的蜜蜂、蝴蝶,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3)这是用“眼睛”“星星”作比,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4)首先,这一段的行文由树上到花下再到遍地,很有层次感;其次,这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结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里的甜味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相映衬。
(5)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用“叫”同义替换,但“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体现不出沸腾喧嚣的热闹景象。作者着一“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沸腾的热闹景象,内涵丰富,境界全出。一字传神的佳话,同学们会举出唐代苦吟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处处闻啼鸟”等。
三、诵读赏析“春风图” 1教师范读。
2无疑,在草、花、风、雨的景致中,风因其无形、无味、无色是最难绘写的,而朱自清先生却以他细腻的观察静心体悟,抒写得和谐优美、有情有感,请问: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尽显其妙的?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又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感到春风的柔和。3学生集体诵读。
四、合作解读“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
把打印好的以上三幅画面的讲义资料分发给3个学习小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结合讲义资料合作探究选定的画面的写景特点;然后小组长到讲台前交流本组的评述意见,限时5分钟,鼓励学生创新表述,鼓励用多种形式表达个人理解,如绘画作品、舞蹈(形体)动作等。教师予以点评。讲义资料如下:
春草图:先正面,后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问: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写小草的情态的?
春雨图:“可别恼”,口语,显得特别亲切有情趣。问:江南春雨的妙处在哪里?三个比喻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迎春图:全段用短句。问:为什么要引用俗语?
五、声情并茂地集体朗读全文,体会文章蕴涵的情味美
六、课堂小结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画面,赞美、抒写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勇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让我们问一声自己: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准备好了吗?
七、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立体写景的手法,以“冬日雪景”为情景,口头描述片段,尽可能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较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帖。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颂春天,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在何处、为何美。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听、说、读、写各种手段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锻炼、提高能力。
第二篇:《春》教案
七年级上册《春》教案
刘兴涛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精读、摘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第二课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交流创作:
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 全文,开启下文)
二、绘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 图、迎春图)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第三篇:《春》教案
11、春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的字词句子.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3.了解关于作者朱自清的文学常识。4.整体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关于春天的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
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关于春天的图片,和放《春》的录音带,让生感受一下春天,从图片上寻找春天的气息。
二、让学生随读,读准字音,把正确的字音填在括号里。并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
西藏()头昏脑()涨 散()文 迷藏()水()涨
散()步
薄()荷 黄晕()薄()弱 薄()厚
学生讨论总结出五幅图画,有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教师分小组让学生展示这几幅图画。
春草图:(通过图画来展示)。让这个小组的同学每人发挥想象画一幅图画,让同学们看图片,画得同学并解释图片的内容。
晕()头转向 春花图:(采用表演的形式来展示)。让学生准备好图片,比如桃花和桃子,梨花和梨,杏花和杏,在胸前沾上花,背后粘上对应的果实。还有扮演蜜蜂和蝴蝶的同学戴上蝴蝶和蜜蜂的头饰。开始表演“百花争春”,比如杏花说:“梨花姐姐我先开,” 桃花说“不行,我多美丽,我先开吧”,一转身,她们的身后全变成了果实。蜜蜂蝴蝶也争先恐后采花蜜,抢花粉。
春风图:让喜欢口技的同学表演口技,模仿春天的声音,有鸟叫声,有牧童的短笛声,高山流水的声音,以及春天还可能有的声音。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1.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并分析你喜欢的原因。讨论后回答。
学生回答较多的地方: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字体现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写出了草长时的拥挤。偷偷写出了小草的(情态),嫩嫩写出了(质地),绿绿写出了(色泽),园子里,田野里,写出了(长势)。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把百花争春的热闹场面写出来了)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这是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
4可别恼。看,象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排比,突出雨多、细、密、斜、薄的特点;用“别恼”撇开,细说春雨的可喜;用“斜织”“薄烟”状春雨紧密、迷蒙,形象贴切。)
二、合作探究二:文末三段语序能否互换呢?
师生共同总结:文末三段运用比喻、拟人句构成段落排比,其顺序不可调换。因为它们是按照“娃娃”“小姑娘”“青年”这一顺序来写春天成长过程的,另外,这个顺序也有力量由弱到到强、由小到大的意味。
三、深入探究
作者如何调动五官,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的? 各个小组展开讨论,找代表回答,各抒己见。
师生达成共识:作者正是通过眼见(视觉),才写出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等这样优美的语句;通过耳听(听觉)写出了“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也成天嘹亮的响着”等悦耳的句子;通过手摸、面抚(触觉),才写出了“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给人以春风温和的轻柔之感的语句;通过鼻闻(嗅觉),写出了“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清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样芳香扑鼻的语言,通过口尝(味觉),写出了“花里带着甜味儿”,这样的可口语句。全文这样的句子有很多,无一不是通过五官感受,抓住特点来写景的,使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赏析了这么优美的散文,想不想知道是谁“妙手回春”的呢?好,大家开始搜集关于作者朱自清的资料。我们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我的身份是一名记者,询问关于朱自清的知识,请大家回答。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的生平呢?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谁能告诉大家关于朱自清的其他自然景物作品呢?
生回答师点评: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谁还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朱自清的其他情况呢?
不领美国救济粮。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这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民族的伟大精神!
四、总结全文。
第四篇:《春》教案(范文模版)
《春》教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教时。
二、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尾一段的三个比喻句是深化题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是本文的难点。
本文宜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一、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二、精讲“春花图”。引导学生阅读、书面分析“春草图”。略讲“春风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
二、导入新课:
用唐诗导入课文,即创造了课堂讲读的意境,又激发了学生的感情。至使课堂活跃起来……
三、指导学习课文。
1.请静听录音,发挥想象,放飞思绪,感受春色。思考: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小结:第一段,从“盼望着……脚步近了。”写久盼春天的来临。第二段,从“一切……有的是希望。”写春到人间的各种景象。第三段,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我们上前去。”热情地赞颂春天。
2、齐读第一段。
①文章第一段写的很好,好在哪里?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盼望着、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得知春来的喜悦之情。
开头扣题,点明了春的到来。
②从结构上统领全篇,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3、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①第二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写了一切,山、水、太阳。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②春天的山、水、太阳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他们的呢? 山用朗润,表示明朗、润泽。
水用涨,写出冰雪融化,汇入江河的特点。
太阳用红,写出太阳由斜射变为直射,大地气温升高的特点。
4、朗读春草图
①这一节是怎样描写春草图的? 坐、躺、滚、踢、跑、捉-------人 钻、嫩、绿、满------草
②本段从几方面写了小草?表现了什么特点? 情态:偷偷的钻
(生命力强)质地:嫩嫩的(鲜嫩)
绵软软
(柔软)色泽;绿绿的(浅绿)长势:满是的(旺盛)③ 主要写春草,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1)托春草的多、生命力旺盛。
(2)春草带给人欢乐,写出了人们对春草的喜爱。④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拟人、排比
⑤这一段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5、朗读春花图
①本段从哪些角度写了树上的花?突出花的什么特点? 情态:满、赶趟儿
花朵多 颜色:红、粉、白
花色艳 味道;甜
花味甜
态:赶趟儿
(拟人)
色:像火、像霞、像雪
(比喻、排比)
春花图
味:甜(果实)
(联想)(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比喻)
② 这段主要写花,为什么还要写蜜蜂、蝴蝶? 侧面衬托花的多、香、甜。③ 写野花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 修辞:比喻、拟人
作用:花朵多,品种全。④ 本段的写作层次? 树上的花----树下----遍地 空间顺序
⑤小结:这段文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实写与实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相结合 动景与静景相结合 色与味相结合 高与低相结合6、朗读春风图
①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形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
(触觉)清香扑鼻(泥草花香)
(嗅觉)色彩明丽(繁花嫩叶)
(视觉)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听觉)
触:
(抚摸)味:
(泥土气息)(草味)(花香)春风图
声:
(鸣声
清脆
婉转)(笛声
嘹亮)
②“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拟人 “(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拟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 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在上一课分析的基础上,书面分析“春雨图”,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描写的各种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略讲“迎春图”。
二 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学习本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季节的特征,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
1、朗读春雨图
① 作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可别恼 ③ 本段的写作方法?
抓住景物特征,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斜织、薄烟
春雨图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像牛毛----雨丝紧密 像花针----细雨闪光 像细丝----细雨细长
雨中景色----雨中屋、树、草、人
2、朗读迎春图
城乡、老小、舒活、抖擞
迎春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
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颂春
(概括五幅春景图的含义,点明全文中心。与开头互相呼应)①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像青年月----“力”(春天充满活力)② 三个比喻依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独立成段,是为了强调春的的不同成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赞美春的零点挚感情。
4、本文如何写景。
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5、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片,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6、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观察秋的景物,写一篇短文:《校园秋色》。
第五篇:春教案
春
朱自清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朱自清的相关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体味作者感情,合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及方法:(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深入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鉴赏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意蕴美。教学难点:分析词语的准确使用。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让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描述自己心中的春,表达自己对春的感受,引出课题。)导语设计:
春,的确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季节。它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大家都把自己心中的春描述出来了,那么,在我们的现代文学大师朱自清的眼中,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他又是怎样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自己眼中的春、心中的春所描绘出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春》这篇文章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春意。(设计意图: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使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音频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进一步领略春天的美。)
三、知识积累
1、作者作品:
明确: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除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之外,还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2、生字词 欣欣然(xīn xīn rán):欢欢喜喜的样子。朗润(lǎng rùn):明朗润泽。酝酿(yùn niàng): 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wǎn zhuǎn):形容声音圆润柔媚。黄晕(huáng yùn):昏黄不明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抖擞精神(dǒu sǒu jīng shen):振作精神。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扩大识字量,读准字音,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铺平道路.)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相互讨论,划分文章层次,把握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结构进行划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其中绘春部分,先勾勒轮廓,再具体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五、分析鉴赏(以读带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使学生学会鉴赏)
1、齐读课文第1小节。
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 明确:“盼望着,盼望着”。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讯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比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开头值得我们学习。
2、“春天的脚步近了,近了,于是,„„”------引入第二节的分析。这节写的什么?
明确: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的总写。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呢?
明确: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现的。“一切”是指的万物,对大自然的总观。“睡醒”“张开了眼”是比喻,也是拟人。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万物都苏醒了,于是,„„”
明确:“朗润”,表示明朗、润译。因为春天来了,春草出土,树叶翠绿,所以山朗润起来了;因为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春雨落地,它们汇入江河,所以水涨起来了;因为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气温慢慢升高,仿佛太阳离我们近了,连模样也看得更加清楚了,所以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朗润”“涨”“红”这三个词语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是再精确不过的。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精确运用词语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以上这几个句子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
女生齐读。
3、分析“春草图”(学生阅读,讨论)
请一学生读“春草图”。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春草的特征?
明确:写生命力: 钻
写质地:嫩嫩的 写色泽:绿绿的写范围:满是的 写姿态:软绵绵的
大家觉得哪一句话写得最好?(学生讨论)明确:(原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改文)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从土里长出来。
“偷偷地”,是不为人知的,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有点调皮,又有点可爱。用“钻”而不用“长”,使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显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放在句末,单独成句,就强调和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吗?
明确:是孩子。“坐、躺、滚、踢、跑、捉”作者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在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而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
男生齐读。
4、学生自主鉴赏“春花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同学可以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补充修正不足的地方。)自由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表示这种情景吗?
明确: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的开花。争奇斗艳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明确:(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比喻排比句的作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及音乐美,而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春花的亮丽和繁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明确:“叫”只是声音,“闹”还有动作,内涵丰富得多。有一句古诗也用到这个“闹”字表现春意盎然,是哪句? 明确:红杏枝头春意闹
写蜜蜂、蝴蝶是不是离题了?
明确:不是离题。这是用蜜蜂、蝴蝶烘托花多、花艳。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明确:眼睛、星星和野花有什么相似之处?野花鲜亮的光泽是不是也很像眼睛和星星一样明亮呢?可爱又迷人的野花是否也像一个孩子或者星星一样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呢?
这是风吹动和太阳照耀的结果。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
本段按什么顺序来写?
明确:由上到下:树上——花下——遍地。
小结:“春花图”析
花是春天的象征。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是春天独有的景色。首句写花之多。作者从百花丛中选择了最为人们熟悉的三种:桃、杏、梨来概括似锦的繁花。二句写花色之美,按桃、杏、梨的顺序依次写它们色彩的美:“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三句分别写花果之甜和花间之闹。作者不说花香,却说“带着甜味儿”细细品味,写得真是妙极了。花香招引来蜂蝶,蜜蜂是“嗡嗡地闹着”,蝴蝶是“飞来飞去”,情态逼真,各具特征。最后一句“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花的品类之广,而且写出花的神情。作者细致描绘了花的色香味、创造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百花迎春的风景画。
(设计说明:①提高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②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肯定成绩,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
朱自清的文章的确写得很美,基本上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品味,去想象,但是,我们要学习的并不仅仅是他优美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那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写作态度,只要我们积极地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性地表现美,我们也可以写出非常优美的文章。
(设计说明:升华教学目的。)
六、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用一种鉴赏的眼光去品析文章中的其他几幅画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点击课件显示):
A.说效果
B.评表达
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
我认为最美的句式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
2、背诵1-4节。